close

545267_424694407578188_1546562609_n

blog-title-1

實習單位/公司名稱:中國時報
實習單位/公司地址: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
實習單位/公司連絡電話:02-2308-7111
實習部門:採訪中心文化組
實習日期:101年 8 月 1 日至101年 8 月 31 日止。
上下班時間:不定,從採訪行程開始時間到晚上八點半截稿。

blog-title-2

公司業務概述:

 

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是台灣最大的媒體集團,也是唯一擁有網路、報紙、電視、廣告等不同平台的媒體集團,營運範圍包括網路、報紙、電視、出版、旅遊、廣告、活動等,因應數位匯流的世界趨勢,目前朝向數位化多媒體方向經營。

 

目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包括「中國時報」、「工商時報」、「旺報」、「時報周刊」、「愛女生」、「時報資訊」、「中時電子報」、「中天電視」、「中國電視」、「商訊文化」、「時周文化」、「時藝多媒體」、「時報國際」、「時報旅行社」、「長天傳播」、「旺旺中時文化傳媒北京」、「明星藝能」、「中視資訊科技」、「中視文化」、「中視投資」等。

《中國時報》於1950年由知名報人,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余紀忠創辦,2008年納入旺旺集團,是一間老字號的報紙,培育出不少重要新聞人才,也是早期所謂的菁英報。目前與《自由時報》、《蘋果日報》、《聯合報》並列為台灣四大報。除了著重新聞方面,也跨足許多相關領域,如時報文教基金會、時報文化基金會、華英基金會等公益性機構。其所舉辦的時報廣告獎,更是華文廣告業界歷史最悠久的廣告獎。


個人工作內容概述:

實習報到的第一天,主管立刻要我們選擇最有興趣的主線,在接下來一個月內,跟著那線的記者每天跑新聞、寫稿。以文化組而言,裡面又分為表演藝術、音樂、紀錄片、動漫、視覺藝術、出版線,每條線會由一位記者負責,我選擇跟跑紀錄片線的記者,因此每天會由他發派明日的行程給我,若是他當天休假或沒有行程,我也會有機會跨線多接觸其他類型的新聞。

報社記者平時是不需要進公司的,我們每天會隨著依照行程的時間和地點會面,剛開始多半是跟著記者一起行動,但是不久之後,記者就會要求我們自己去找記者會當中有興趣的新聞點採訪,而不是一直跟在他們旁邊,這部分給實習生很大的自主性和學習空間。到了後期甚至有很多行程是單獨行動,不會有記者帶著你,必須獨立完成採訪、寫作,並將稿件傳給記者發稿。

文化組的要求是每個記者每天要交一篇重質量的稿,採訪行程和題材都是記者自己去安排,有很大的彈性空間。而不論是否有機會見報,實習生每天也都必須照此模式交稿給記者和主管。文化新聞的篇幅大多是7001000字左右,截稿時間是晚上八點半,因此若是當日行程較早或寫稿速度快,就能夠早點下班,時間調配是非常自由彈性的。


blog-title-3

實習一個月裡真的非常充實,雖然先前總是認為新聞媒體的運作生態和工作內容有一定的模式,用一個月的時間體驗已足夠,卻還是在結束實習的那一刻,期待明天依然有行程可跑。很多人說學校教的實務訓練與真正實習的情況有所不同,而實習又與線上記者實際的工作有點差距,我完全同意這兩點。但我不認為學校教導的新聞相關課程毫無用處,喀報一週兩千字的訓練,即便與每日新聞的七百字篇幅,在質與量、寫作方式、報導取向、時間壓力上完全不同,但我慶幸那段時期持續培養的寫作習慣,那幫助我在文章結構的編排與文字使用的精準度上,有一定的基礎能力。

只是當我們實際進入新聞媒體產業實習,體驗到的不會只是採訪、寫稿等技術層面的訓練,我們有機會充分感受記者身分在社會環境裡的定位,一窺新聞從業人員活生生、血淋淋的工作樣貌,隨著每天採訪的所見所聞開拓自己的眼界,這些絕對都是學校教不來的事。這一個月裡我學到很多,因為新聞工作一直是自己的理想,所以自認實習期間非常認真、用心在體驗一切。我常耳聞記者稿壓很大、上班時間不固定、必須犧牲社交時間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,而實際體驗過才明白這一切就是這麼真實。

在中時實習的過程是很愉快的,因為文化組所涉及的報導內容多是藝文活動,而那些表演藝術、電影、音樂、視覺藝術、出版等內容,很多是我平常關心卻不見得有管道接觸的資訊,實習期間我觸及非常多藝文訊息,也開始認識許多原先在我生活範圍之外的藝術工作者,甚至直到現在我還是會主動關心藝文作品、展覽和創作者的近況。實習期間雖然有稿壓,但到了後期我已經不覺得自己在工作,而是抱著一種新奇、學習的心態去面對每天的採訪行程,某方面我覺得這非常貼近我一直想追求的「工作與生活結合」的理想境界。

當然我也了解實習生和線上記者的工作量與稿壓仍舊不同,還是很慶幸有這樣的實習機會可以體驗記者生活,從最初的採訪方向擬定、採訪現場的規劃、問問題的技巧和寫稿的架構,都受到很好的訓練,更重要的是跟著這些線上記者跑遍大大小小的活動,著實讓我開了眼界,也感受到作為記者在人際溝通、應對進退和靈活面對突發狀況的重要性,當然人脈的培養和路線的經營也是不可或缺。我很感謝文化組的記者不吝於教導我們,他們都很願意跟實習生交流,和我分享不少媒體工作的生態。這一個月來與記者們相處愉快,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記者共有的特質強韌、自信、大方、篤定又靈活,同時在近來中時不斷引起爭議的敏感時期,我看到他們對於記者工作的熱情與執著,也很確定即便媒體環境再怎麼複雜混亂,還是需要這些充滿理想的人持續奮鬥。

我想實習是未來進入職場前很重要的初探,在這種學習階段所感受到的一切向來會是最直觀的體驗。實習結束時,欣誼要我永遠記得:記者百百種,身為報導者要時時懷疑自己。」家華說期待像我這樣對新聞工作充滿熱忱的年輕人成為他的同業。我則是更確定了記者工作的魅力所在,我想未來會持續朝這個方向努力的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媒況 的頭像
    媒況

    ctintern的部落格

    媒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